1.油价下跌对于石油股来说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2.黄金价和油价的涨幅成正比还是反比呢?
3.06年6月汽油每升价格
4.2022年邯郸89号汽油的价格是多少邯郸95号汽油油价
5.谁能给我讲解一下美元和指数的关系?
6.现阶段世界经济的特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为此,美国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的推动.各国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油价下跌对于石油股来说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美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柱石,美元和黄金同为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美元的坚挺和稳定就消弱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和保值功能的地位。美国GDP仍占世界GDP的1/4强,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世界经济深受影响,而黄金价格显然与世界经济好坏成反比例关系。世界黄金市场通常都以美元标价,这样美元贬值势必导致金价上涨。
美元与石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
2、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 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3、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4、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百度百科-黄金
百度百科- ? 美元
百度百科-原油价格
黄金价和油价的涨幅成正比还是反比呢?
油价的大跌是好事还是坏事,认为是好事,因为油价的上涨对于我们经济的成本压力是较大的。对于股市来说油价下跌影响了煤炭板块,但是整个经济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油价暴跌不仅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恢复性发展,而且还会对股市形成中长期的利好。
一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基本会对中国股市带来深刻性的影响。从历次表现来看,油价与股市之间更多呈现出一种负相关性。即油价大幅上涨,股市下跌的概率就偏大;相反,油价大幅下降,则股市有望走出逐步回升的走势。
06年6月汽油每升价格
国际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指数涨 黄金值的美元钱数减少 金价下跌,美元指数下跌,黄金上涨。美指与金价呈反比
原油同黄金与美元的关系同理,原油价格与金价呈正比,与美指呈反比
美股与金价呈间接的逆向互动关系
2022年邯郸89号汽油的价格是多少邯郸95号汽油油价
2006年5月24日油价上涨
成品油价格06年第二次上调
关注据发改委消息,自5月24日起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据悉,这是历次提高油价幅度最大一次。(全文) (北京成品油调价对比表)
· 各地涨价情况
北 京:93号汽油零售涨0.44元
上 海:90号汽油价格每升上调为4.52元
重 庆:汽柴油每升上涨4角多
河 北:高幅上调成品油价格
黑龙江:90号汽油每升上调至4.49元
福 州:汽油柴油今起涨价约10%
2006年3月26日油价上涨
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
13个月内第六次上调 93#涨0.30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经院批准,决定适当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并同步出台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措施。调整后的价格自2006年3月26日零时起执行。(全文)(评论)
·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是调价原因
进口原油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桶60美元左右,国内加工后销售价格只相当于原油每桶43美元左右,致使炼油亏损。(全文)
·专题:成品油价06年首次上涨>>
经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3月26日起,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全文)
2005年7月23日油价上涨
北京所有标号汽油价格上调0.30元
全国油价上涨 北京油价格上调0.30元
北京市加油站所有标号汽油价格年07月23日起均上调3角左右,其中93号汽油从原来的3.96元/升涨为4.26元/升,90号汽油涨至3.99元/升,号油涨至4.54元/升。98号汽油涨至5.13元,另外0号柴油调整为4.04元/升。(全文) (评论)
·7月23日全国各地汽油柴油价格上调浮动列表>>
全国油价上涨一览: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湖南、南京、重庆、沈阳、山东、河北、河南、四川 (全文)
·为车友算经济账>>
丰田油耗以8升/百公里为例,以一个月行驶2500公里计,比涨价前多掏50元。花冠以7升/百公里为例,比涨价前多掏35元。千里马以6.5升/百公里,比涨价前多付25元。(全文)
2005年6月25日油价上涨
北京提高汽柴油价格 93号油上涨0.17元
北京提高汽柴油价格 93号油上涨0.17元
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近期持续走高的影响,北京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规定,北京自6月25日零时起调整成品油价格。成品油具体零售价格可由经营企业上下浮动8%。(全文)
·6月25日全国各地汽油柴油价格上调浮动列表>>
全国油价上涨一览: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湖南、南京、重庆、沈阳、山东、河北、河南、四川 (全文)
·养车成本有多高>>
长安奥拓:排量:0.8升;以一个月行驶1500公里计,用油75升,以每升4元计油费共:300元,每年的用车成本不低于1.2万元,以使用10年计,使用成本约12万元。(全文)
2005年5月24日油价下调
全国汽油价格下调 北京93#油降0.13元
全国汽油价格下调 北京93#油降0.13元
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及现行油价接轨办法,发改委决定,自5月23日24时起降低汽油价格,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5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降低幅度等额调整…(全文)
·5月24日全国各地汽油柴油价格 下调列表>>
全国油价上涨一览: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湖南、南京、重庆、沈阳、山东、河北、河南、四川 (全文)
·评论油价降得有理:>>
这次降价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高油价会影响“国计民生”,同时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降价不仅体现了油价一路走低的趋势,更改变了油价“只涨不跌”传统认知模式,使人们看到了国内油品定价体制改革的希望。(全文)
2005年5月10日柴油价上涨
0号柴油售价上调0.13元
0号柴油售价上调0.13元
记者在北京市发改委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中看到,0号、-10号、-20号及-35号柴油的批发价及零售中准价均从今天开始上调。具体零售价格可由经营企业在零售中准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全文)
·2毛钱搅乱柴油车市场 卡车市场遭受重重一击>>
全0#柴油涨价,给卡车市场带来的压力是非常残酷的。一汽解放汽车厂家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访时称,卡车特别是重型卡车,由于载重量大,可谓是“油老虎”。因此,柴油价格上涨,肯定会给用户增加养车费用。 (全文)
2005年03月23日油价上涨
北京23日起93号每升涨0.26元
北京23日起93号每升涨0.26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我市自2005年3月23日起调整成品油价格。柴油价格不调整。汽油具体零售价格可在零售中准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全文)
·2月23日全国各地汽油柴油价格上调浮动列表>>
全国油价上涨一览: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湖南、南京、重庆、沈阳、山东、河北、河南、四川 (全文)
·养车成本看涨 捷达车每年多支出468元 >>
以一辆捷达百公里耗油量10升为例,全年约耗油1800升。93号汽油价格上调0.26元。捷达车一年多支出468元
谁能给我讲解一下美元和指数的关系?
89号汽油的价格:
每升价格:8.35元
每吨价格:11190元
拓展信息:
89号汽油,是指它含有89%抗爆震能力强的“异辛烷”。于是辛烷值的高低就成了汽油发动机对抗爆震能力高低的指标。如果用89号汽油,当然不容易产生爆震。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我国高辛烷值不足,结合我国炼油工业的实际,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
《车用汽油》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起草修订,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7930—1999,GB17930—2006和GB17930—2011。本次修订既考虑了国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也考虑了车用汽油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的现状,以及油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需求,主要指标与欧洲现行标准水平相当,满足了国内第五阶段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世界经济的特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美元指数与美元走势分析
自从2001年以来,反映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美元指数已经形成明显的下跌趋势。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初的121.02下跌至2004年2月18日的最低点84.42,累计下跌幅度达到33.54%,强势美元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仍然以美元定价为主,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70%左右水平,美元汇率走向对商品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各国经济利益再分配格局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下面将从历次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的主导因素以及市场波动特征等角度分析判断美元中期走向格局,并探讨其对基本金属市场的期货价格走势的影响。
一、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的主导因素
最近30年来,美元已经经历了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爆发于13-16年间,危机爆发标志是美元和黄金的彻底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1987年间,危机爆发标志是《广场协议》的签署和美国股市的股灾。我们从2001年的这一轮美元调整,表面上看是布什对90年代中期后民主党所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调整的结果。现任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于G7财政部长会议上发表的关于“强势美元政策”的讲话,被普遍视作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的信号。政策改变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按照高盛公司的预测,美国未来10年预算赤字将达到5.5万亿美元,经常项目下贸易赤字将超过GDP的5%,双赤字局面的持续是美元政策由强转弱的基础。更为不利的是美元利率处于45年来的最低点,低利率与美国反恐战争导致国际资本流入逆转,难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综合起来,双赤字、低利率、恐怖袭击这三大因素导致国际资本外流是此轮美元中期贬值趋势形成的基本原因。对照三次美元中级调整趋势的主导因素,主要经济增长力量发展差异所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引发的汇率机制变动是主要原因。每一次产业转移与新兴强势增长区的出现,都意味货币利益格局的再分配,最终体现在新汇率机制的形成上。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变将促使此轮调整的尽快完成。
二、美元指数中期市场波动特征分析
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过去30年的美元市场中期波动中,美元的每一轮上涨或下跌都呈现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平均每一轮的上涨和下跌行情大约持续5-7年。从过去的统计数字来看,过去30年中,美元指数总共大约有17次显著的逆势回调或反弹,其中10次反弹或回调的幅度超过10%(相对于周期大势)。上述统计分析显示,大约每2年出现一次显著幅度超过5%但小于10%的逆势反弹或回调,大约每3年出现一次幅度超过10%的逆势回调或反弹。这种波动幅度超过10%的显著逆势次级波动,可以粗略地看作波浪理论中的修正浪。波浪理论对走势分析,2001年121.02展开的美元中期调整趋势已经运行完主跌的第三段,因第三段出现延长,未来的再次回挫低点区也仍然在84-85区域。由于美元指数的80-85区域是20多年来的底部区域,一旦被击穿将对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破坏性影响,所以联手干预不可避免,该区域近两年内仍然具有较强支撑作用。关注美元是否出现预期的显著逆势修正行情时应注意:一是利差因素是否有改变的迹象;二是反恐安全形势是否出现积极变化;三是双赤字导致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否有趋好迹象;上述三因素的改变情况将决定逆势修正行情的力度与方式。
一、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5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4.8%。据IMF和世行等国际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一强劲的扩张态势还将延续至2006年和2007年。工业化国家中,美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日本经济扩张的基础已初步形成,欧元区经济正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其主要特点是:
(一)国际油价再创新高
近来,由于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伊朗因素所形成的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导致油价再度飙升。过去几年来,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虽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但在今后一段时期,由供应方因素所引发的油价持续飙升,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抑制效应。
(二)全球通胀压力相对缓和
受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及油价高企的影响,通胀总水平有所上升,但核心通胀水平仍相对稳定。随着过剩生产能力的逐步消化,非石油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对通胀约束性影响趋于减弱,进口商品价格周期性上涨将会加大未来的通胀压力。
(三)全球贸易不平衡继续发展
2005年,美国贸易赤字创历史纪录,而一些石油出口国、中国和日本以及一些小工业化国家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则拥有大量的外贸盈余,并为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融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四)全球金融环境仍比较有利
随着短期利率的不断调升,长期利率并未随之上扬,而是继续较低位运行。低利率不仅推高了大多数国家股票市场的股权价值,而且还大幅提升了一些国家的房地产价格。预计今年金融市场上的短期利率将会适度上扬,长期利率也会有所回升。应该说,全球金融体系目前正处在一种应对正常周期性挑战的状态,偏紧的金融环境将会给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带来风险,并可能影响到一些工业化国家的住户部门。
二、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
由于企业投资增长加快,加上美国等国家取了适应性调节的货币政策,从而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吸收和消化。当前,企业运用资金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了投资和就业的增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有望超过预期,因而世界经济面临的总体风险呈下降趋势。除伊朗、朝核等地缘政治风险外,其他主要风险还有:油价持续高位振荡;全球贸易不平衡可能出现无序调整,并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市场状况趋紧对房屋价格上涨过多的国家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住房部门产生不利影响;禽流感传播可能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害等。预计2006年和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分别达到4.9%和4.7%。
美国。美国经济在2006年年初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当前,企业利润较快增长,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劳动力市场持续改观。受公司利润充裕和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的影响,美国企业投资前景趋好;美国贸易伙伴国经济的较强劲增长,也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是,由于住房市场降温及油价高位运行,可能会抵消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刺激效应,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放缓。特别是在当前低储蓄和高油价的背景下,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有可能引发居民消费需求的急剧收缩。发达的金融市场虽然为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其空前的赤字规模可能会动摇投资者信心,对美元形成贬值压力,并引致利率急剧上升。预计2006年和2007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3.4%和3.3%,仍为七国集团中增幅最高的国家。
欧元区。受出口需求的拉动,经济增长呈恢复性趋势。企业投资保持弹性状态,失业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比较高。展望未来,这一增长趋势将继续依赖于全球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受欧元贬值和金融状况改善的促动,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不断上升。受劳动市场和高油价的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仍将受到一定抑制。欧元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国际油价急剧攀升。预计2006年和2007年,欧元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2.0%和1.9%。
日本。受国内需求强劲、就业市场不断改善及公司利润持续增长等因素的带动,日本经济目前正处于相对稳固的增长轨道上。展望未来,受国内需求强劲的拉动,日本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应该说,日本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是可控的。就业不断增加及收入持续增长将对居民消费支出形成有力支持。目前,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4个月上涨,从而有望结束过去8年来其价格持续走低的局面。预计2006年和2007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2.8%和2.1%。
新兴亚洲国家。2005年前期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受一些工业化国家企业投资较快增长的拉动,该地区出口和经济增长在去年下半年明显加快。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仍相对有利,因此,2006年该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在投资和净出口不断增长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受制造业和服务业强劲增长的推动,印度经济也将持续快速增长。该地区其他国家,出口前景也不断趋好。该地区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保持其经济体处于一种内外均衡的增长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加快实施包括金融部门改革在内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国内需求。而且,汇率的适度升值也显得必要。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8.2%和8.0%。
拉丁美洲。受全球商品需求强劲的影响,许多国家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扩张态势。受国内需求增长预期的拉动,2006年该地区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受强劲的经济增长及严格的财政纪律的影响,该地区公共债务明显下降。为了减少其应对全球金融环境变化的脆弱性,该地区需要继续减少其公共债务,并改善其债务结构。同时,要降低其对全球商品周期性需求的依赖性,把促进投资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优先任务,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4.1%和3.8%。
新兴的欧洲国家。受国内需求强劲及出口增长加快的支持,该地区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其主要风险是,欧元区国内需求恢复力量减弱、巨额地区经常账户赤字及一些国家信贷的迅速扩张。波罗的海和东南欧洲国家,对外贸易赤字主要反映了私营部门行为,而在匈牙利,对外贸易赤字却与其财政赤字密切相关。这种外部的不平衡,将对该地区一些国家带来较大风险。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5.0%和4.8%。
独联体国家。受乌克兰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在2005年明显放缓。目前,由于投资动力较弱,消费需求强劲,加上高工资、养老金及信贷条件放宽等因素的刺激,该地区需求结构呈严重失衡状态。展望未来,该地区经济增长将有所放慢。当前,该地区货币政策要着眼于控制通胀,包括允许汇率升值。同时,政策制定者要大胆实施改革,改善商业环境,鼓励更高水平的企业投资,从而实现一种平衡的经济增长。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6.0%和6.1%。
非洲国家。经济活动继续强劲扩张。受全球商品需求强劲和实施改革的影响,今年该地区经济增长有望达到过去30年来的最高水平。对这些国家来说,关键是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切实减轻其对外债务,不断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创造条件,以鼓励私营部门生产和投资,从而为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铺平道路。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5.7%和5.5%。
中东地区。受石油出口高收益的推动,该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其石油生产已接近其生产潜能,预计今年该地区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其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油价的未来走势。此外,地缘政治因素及房地产市场新近开发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当前,这些国家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石油收益,如何进一步改善其石油部门和非石油部门增长的前景。预计2006年和2007年,该地区经济实际增长分别达到5.7%和5.4%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定。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仍未显现。 一、2010年世界经济将全面复苏 随着各国政策效果的显现、随着市场的回暖、随着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特别是迪拜危机的爆发,各主要国家官方和机构大多认为,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因素基本出尽。即使是迪拜危机也被认为是经济危机结束的标志件,因为世界经济最脆弱的时期已经过去,市场已经拥有足够的承受力,迪拜问题的爆发并不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和世界经济的恢复。 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IMF和OECD等机构纷纷调高对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2009年10月IMF《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 提高0.6个百分点,较年初1.9% 的增长预期更是明显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上升1.3%(年初预计是零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升至5.1%(年初预计增长4.0%)。2010年世界贸易将出现2.5% 的增长,年初预测仅为0.6%。2009年11月,OECD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更为乐观,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世界贸易增长率可达到6%。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定。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因为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的恢复,仍受制于政策性措施的恩惠。从长期看,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期间有所反复。 另外,从传统周期理论分析,以2007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作为起点,即使短波周期(2-4年),本轮世界经济调整在2009年停滞,2010年仍将在底部调整,随后在2011—2012年逐步有所复苏,但仍将略低于近20年来世界经济年均3.5%的增速。如果按照中波周期(7-10年),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4—5年的收缩期,如果按照中长波和长波周期来看,则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要大大推迟。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当前市场主流判断相反的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国际大炒家索罗斯认为,2010年或2011年世界经济将会出现二次衰退。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则认为,美国官方高估经济恢复的力度,而低估了失业率水平。房价在继续下跌,而股票价格上涨,这将导致富人更富,中产阶级和贫困者更贫困。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罗奇更认为,截止到2009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仅过了一半,全球不良资产也只解决了一半。他认为,世界经济W形的“双底风险”可能会至少持续两三年。 二、世界经济持续复苏面临的困难 复苏面临的困难:持续性政策性调整;金融业修复;全面恢复就业和消费增长;新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作用;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而且世界经济恢复也将明显好于预期,但鉴于此次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全球经济结构矛盾的总爆发,有很多内在深层次原因和矛盾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坎坷。 (一)持续性政策性调整的困难 面对这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大多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其后果一是,长期主导市场,企业和市场对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会造成市场扭曲。二是不断加大力度的财政安排,这使得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 (二)金融业修复的困难 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的救助资金,通过救助和改变会计准则,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股票市场活跃,金融危机暂时得以缓解,但还不能推断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已经稳固,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另外,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分别降至0-0.25%、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还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带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三)全面恢复就业和消费增长的困难 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2009年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年到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2009年至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普遍高于10%。鉴于全球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如长期以来,美国居民遵循一种高负债、高消费的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居民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率上升美国居民消费行为开始发生改变,消费习惯从依赖借贷变为注重储蓄。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在美国就业形势继续恶化的背景下储蓄率仍将继续上升消费增长会相对缓慢。 (四)新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作用的困难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全球产能过剩与全球需求不足矛盾的总爆发。目前,全球性的钢铁、水泥、家电、汽车、住房等行业产能全面过剩,产品出现积压。尽管目前各国去库存化过程正在继续,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只要全球产能仍然过剩,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就不会发生,世界经济也就不会很快复苏。与美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本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主要国家大多提出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加大了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但短期内这些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小,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市场化仍显遥远。 (五)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预计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政策的自保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从历史上危机过后的经验来看,一旦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就业保护主义等措施出台,即使这些措施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依然还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延续,因此,即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世界自由贸易的繁荣依然任重道远。匹斯堡G20峰会《***声明》承诺各国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2010年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但其结果如何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