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怎么看待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浮动呢?
2.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物价要上涨了吗?
3.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油荒”,许多媒体都作了大量分析报道,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的定价机制?当前机制存在哪些弊端?定价机制的改革取向应是怎样?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形成及评价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历了三次改革,其中第三次改革所形成的机制,也就是现行的机制。这个机制是自2001年11月份起形成的,那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基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零售价格。当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价格波动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
总体看,前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要看到,前期的定价机制改革之所以运行得很不错,兼顾了各方利益,主要得益于改革时面临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那就是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宽松,油价相对保持平稳。而自2003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后,现有定价机制便不堪重负,而且,人为压低零售终端价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长期以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石油产量、石油需求以及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产量增长幅度有限而需求增加势头不减,再加上政治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国际社会要适应进入一个高油价、高成本的年代。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原先在石油价格平稳时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革。
(一)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将使得当前的成品油价格刚性愈加强烈,只涨不落的矛盾突出。据统计,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每桶24美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8月的66美元。我国也不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自2004年3月31日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成品油零价格经历了七次调整,频率比较大。七次调整中,只有一次是降价,而且社会对降价反应并不像想象中的好。因为,从2004年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曾有一段时间的下跌,但国内油价并没有随之下降。而今年5月23日进行降价调整时,国际油价下跌的趋势并不是很明朗。本来,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作相应调整,随市场变动而变动。但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油价走势的判断更加固化:只涨不落。这与原先制定的随国际油价走势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机制相悖。
(二)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要低于国际油价,还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很难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虽然国内不断调价,但幅度有限,主要是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人们的承受能力。例如,从今年年初至今,国际油价上涨了逾60%,已达到67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多次调整涨幅也才为22.5%。这种相对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的能源供应。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相对较低的油价助长了一些大排量、高耗能轿车的使用,同时导致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出现经济过热。
(三)定价机制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产量上不去,石油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从上面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原油进口价格已与市场接轨,随之波动;而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由于时滞原因,还不能适时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油价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油价倒挂”现象: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企业“越炼越亏”。
(四)现行定价机制容易激发囤油欲望,助长石油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当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时,根据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销售者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国内油价的基本走势:上调还是下调,在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在生产环节,由于国内炼油环节还是处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垄断原油炼制阶段(目前全国非国有炼油企业不足百家),由于配置和供应保证等原因,国有炼油企业的巨额关联交易在客观上无法避免。为减少亏损,两大集团将在自认为可以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工量。加工量不能完全兑现,再加上调运不及时等外部客观原因,可能出现局部甚至全局性紧张。一旦短缺,市场力量将进一步加剧短缺的负面循环。一方面,原油进口不足、炼厂炼能不足或者消极应对,都难以在短期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加油站由于获取油品的渠道越来越窄,囤油行为有增无减。即便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也有可能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囤油、惜售的投机行为,从而对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五)没有真正反映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与现实开始脱节。
如何认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一)定价机制改革应与价格调控相结合,避免定价机制改革成为油价上调的信号,从而带来价格连锁反应。由于石油价格是上游产品的价格,很多的下游产品都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的价格变动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可能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上升。虽然我国在经历13年石油危机以后,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明显加强。但是,如果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时期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容易被一些企业和个人借机助长石油涨价,进而抬高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带来价格连锁反应,推动价格总水平回升甚至上涨。
(二)认清石油产业的双重特性,深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又要积极稳妥有序有别分步推进,更要加强的监管作用。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特性。作为竞争性产业,成品油价格理论上应在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供求形成。具体进程要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基础性行业,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对所有行业和人民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成品油价格放开的进程、时机,是涉及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要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能源供求、储备几个环节的可承受度、价格可控的程度。考虑到近两年石油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国际油价在高位有较大幅度波动等情况,不宜完全放开价格。但仍应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从多方面引进市场竞争,反映市场供求,使定价或指导价更加具有灵活性、及时性,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的真实变化。
(三)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出现“油荒”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本身就能解决的,必须综合配套解决。“油荒”的出现并不是单纯地由定价机制造成的,即使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话,国内石油消费将受到影响。在现有两大公司控制进口石油的背景下,不排除为了降低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拥有进口权的石油企业尽量控制石油供给量,同样可能出现“油荒”问题。因此,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改革整个石油投资、生产、经营体制。但出现“油荒”肯定说明油价形成机制有问题,必须做出一定的修改。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尚不是很成熟,成品油批发市场竞争主体不多,如果现在就完全放开,势必形成少数企业垄断控制,联手赚取超额利润。还可能使“走私油现象”重新“抬头”,一些企业通过不法手段,从国内外差价中牟取利润,甚至会造成国内市场的混乱。没有定价的风向标,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地形成价格,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毕竟,石油作为基础能源,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成品油价格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完全开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如果不加以控制,对消费者来说可能结果可能更坏。因此,近期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取向只能是在主导下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
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进口原油的到岸价、炼油厂的出厂价、经销中的批发价或调拨价和最终的零售价。在这四个部分中,到岸价是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很难管制,其余的都可以控制住。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只管出厂价,其余的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完全放开;二是只管零售价,在国际、国内批发价一定浮动范围内零售价不变。
按第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即不管国际原油价格如何变动,炼油企业的出厂价格保持在一定幅度浮动,如果原油价格变动幅度很大,要考虑用一定数量的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支持炼油企业的生产,这种方法意在尽量减少炼油企业由于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出厂价格之差所带来的损失,保持其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降低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波动幅度。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炼油企业是终端石油公司的加工车间,给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给整个石油产业链补贴,不利于把我国石油公司培养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从价格机制上看,则是从国际市场价格机制的倒退。
第二种方法是对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等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当前价格机制的一种改良:增加零售价浮动的幅度和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一方面加大在零售基准价基础上的成品油价格浮动比例,即企业在国家确定的零售基准价基础上,可以自行确定的价格浮动比例超过目前8%的限制。这里面涉及浮动幅度的限制问题,幅度过大无异于完全放开价格;而不对成品油定价作任何政策性限制,会加大高油价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放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病,因此,对这个具体幅度还要做仔细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在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上作文章,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时期内,将目前“一个月跟踪法”的时间跨度缩短,改为两周跟踪法,甚至更短。通过加快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从“滞后定价”逐步过渡到“实时定价”,从而向更合理的市场规则迈进。这样,不仅可以矫正被扭曲的成品油市场,减少炼油业的亏损,而且能使各个方面适应油价的频繁变化,为油价机制的改革创造条件。
综观上述改革办法,各有其缺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价高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油荒”问题,但仔细考究起来,灵活运用两种办法是若干种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法中最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也是一个最接近实际的办法。要想最终解决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问题,必须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比如解决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等现实问题;其次是切实放开批发环节,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改变由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第三,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现竞争;最后,配套进行成品油市场准入、油源和市场监管等环节的改革。只有综合进行整个石油体制改革,才能促使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
你怎么看待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浮动呢?
成品油一般指的是汽油、煤油、柴油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到,比如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汽车,对于汽油需求很大,但是近日有消息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那么是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下。
成品油一般指的是汽油、煤油、柴油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到,比如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汽车,对于汽油需求很大,但是近日有消息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那么是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下。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昨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由于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变化,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从2021年3月17日24时开始,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为235元和230元,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上调之后按照测算,折合每升价格,那么89#0.17元、92#0.18元、95#0.19元、0#0.20元。
这也意味着私家车主加满一箱(50L)92#汽油,将会比以前多花9元。
据悉,这是从2020年11月19日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第九次进行机制价格上调,而这也是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从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了“九连涨”现象。
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什么上涨?
1、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迅速回升,而在3月4日,欧佩克+代表称,决定不在4月份增产50万桶/日,美国页岩油复苏进度缓慢,持续给国际油价带来挺价支撑,而沙特则决定将在4月维持自愿原油减产规模100万桶/日。
在供应减少情况下,中国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受国际影响不可避免。
2、全球受疫情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国际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
因此很多地区都已经复工复业,经济的复苏推动了需求的增长,由此造成国际油价上涨。
3、金融方面的影响
从去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疫情,多家央行增发货币,流动性充裕的货币进入大宗商品时,就发引发价格上涨,原油就是大宗商品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4、供求方面的影响
从供给端来说,主要是受欧佩克+的减产影响较大,此外美国得克萨斯州冬季风暴造成的原油减产也有一定影响。
综上就是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物价要上涨了吗?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导致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很多家庭都会有一辆汽车。有的甚至还有很多。因此耗油问题也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毕竟你将车买来了就是要开的,那么就会产生耗油问题,但是成品油的价格也是不低的。而且全世界都有石油。因此成品油的价格幅也会在不定时产生浮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我认为是比较正常的。
我们所用的成品油,其实就是从石油中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提取出来的。因此石油的多少也取决于我们成品油的多少。而且我们知道的石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他是由于在我们弟弟下面经过几千万年的积累和衍变,才慢慢形成石油。虽说我们地球上面的石油储存是十分的丰富,但是人们对石油的使用也是十分庞大的。因此石油的价格其实也不是便宜的。而且因此我们成品油的油价也会在一段时间内会进行浮动。油价的浮动其实也跟全世界石油的出产量有关。毕竟石油产量并不是仅仅只有我国内会存在,在其他国家都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也会向其他国家进口石油。因此石油的价格其实是趋于国际化。所以说是价格的浮动,其实也跟国际形势有关系。
石油对于每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可以说是石油,其实是战略性。每个国家都对石油的需求十分的庞大。因此很多国家都会对石油进行储存和进口。就是为了预防石油的短缺而导致的危害。因此在我看来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的浮动是属于正常浮动。毕竟石油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会产生变化,而且也可能跟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很多国家都会对石油进行控制进口和出口。所以说我们只要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自打新年以来,成品油价格涨势一直很好啊,价格一直往上飙,慢慢已经快突破七元了,这对于广大车主来说,真的是一个噩耗,但是,不加油又不行,于是就有网友提出疑问,油价上涨呢那物价会不会跟着上涨,个人觉得也是会有所影响的,因为受生产电,约束因素影响,物价应该也会上涨,这个社会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老百姓。面对这消费与日俱增形式,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该怎么办,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提高收入,只有我们的收入增高了,在我们消费增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保障,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收入呢,通过我们现有的工作来实现,似乎有点不可能,我们只有增加我们的收入来源,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收入,所以我们可以从事相关兼职,而目前社会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职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的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有技能型的,也有劳力型的,只要你愿意做,就一定可以解决你兼职的需求。
其次,控制成本。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我们还可以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并不是说减少这项开支,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在保证同质同量的情况下,来减少他的开支,就比如加油,有很多渠道。可以加到比较实惠的石油,这样可以为自己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是非常不错的。
是啊,社会在发展,物价越来越高,消费也越来越高,我们再不去想办法,那么注定我们将被社会淘汰,这个社会上无法很好的生存,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努力吧。
国内油价会和原油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但是波动幅度差别很大,做到完全接轨的话以目前的调价机制来看,还实现不了。
只能说基本同步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同,这个现象是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造成的,在2016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成品油新调价机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会影响油价调整的同步,分别是:
1.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中规定,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在每第十个工作日开启调价窗口,参考标准为10个工作日以来的平均价格,而不是时点价格,所以会看到前一段原油跌破地板价,而国内油价还未到调价窗口而没有同步调整的现象。
2.新的调价机制设置了原油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价格,上限130美元/桶,下线4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按照调价机制,在调价窗口开启时将不调整,也就是搁浅。
3.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还有特殊的调控条款,当国际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像前几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如果一直持续,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是要被出手调控的,也做不到完全同步。
综上,目前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调控的双轨制,做到基本同步调整可以,但是同频同幅度调整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国内油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