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2.世界顶级润滑油有那几个品牌
3.世界顶级润滑油有哪几个品牌?
4.请问:1吨有几升,国际油价37美元/桶,1桶有几升
5.汽车润滑油是选国产的长城、昆仑还是进口的美孚、壳牌?求大神推荐?
矿物质油和半合成和合成油的区别如下:
1、成分的不同。矿物机油:矿物质机油是以石油提炼的矿物油为基础的,它里面添加了添加剂制造而成,价格比较低。半合成机油:合成机油是合成出来的机油,它区分于矿物制机油,能够为发动机提供优良的润滑作用,合成机油的高低温性,高速润滑性都非常的优异车。
2、效果的不同。在动力方面,如果汽车行驶的距离比较长,那么矿物质机油就会出现一种动力不足的情况,而半合成机油则感觉动力仍然十分充足。
矿物质油和半合成和合成油的原料区别
矿物油是石油提炼过程中分馏出有用的物质,之后再把剩下的底油进行加工提取的最终产物。
半合成是使用矿物油基础油,是在矿物油的基础上经过加氢裂变技术提纯后的产物。
全合成是来自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炼制成的润滑油。
全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1.用肉眼鉴别。
将油倒在透明的杯子中观看,如果油品透明度好,无悬浮物、无沉淀、无杂质结块,则是较好的油。
2.闻油的气味。
一般机油的气味较为温和,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尤其是燃油味重,则可能是再生油。劣质机油对发动机的影响 。
世界顶级润滑油有那几个品牌
第一点,基础油不同。
一般的全合成机油的基础油比半合成机油的基础油要高一个级别。
第二点,适用温度不同。
全合成机油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广一些,就像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半合成机油的使用条件就比较高,而全合成机油以较低的黏度就能达到保护引擎的目的。
第三点,使用的添加剂不同。
半合成机油使用的添加剂TBN含量低,缩短了机油的保养周期。全合成机油使用的添加剂TBN含量高,能起到延长发动机寿命的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清洁效果。
第四点,更换周期不同。
相比于半合成机油来说,合成机油的更换周期更长一些,一年或一万公里更换一次就可以。
第五点,适用的车况不同。
全合成机油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驾驶环境,毕竟它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都不错,所以一般全合成机油会用到带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或豪华车型上。半合成机油就运用到更加经济性一点的车型上。
第六点,价格不同。
说起价格,肯定是全合成机油要贵一点,毕竟全合成机油的制作成本比较高。半合成机油则性价比高一点。
所以说选择全合成机油还是半合成机油完全是要看你的发动机适合什么机油,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世界顶级润滑油有哪几个品牌?
中国润滑油市场到底有多少品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目前的润滑油市场,按企业性质可以划分为外资、国营、民营三类,按品牌可以划分为进口、国字号、洋鬼子、国产四大类,按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国标和非标两大类。
今天我们将不按以上类型划分品牌,结合目前的市场态势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润滑油市场应该形成四股势力,并且各有千秋,相互制衡。
第一股势力:美孚、壳牌为首的国际品牌阵营
在中国市场行销多年,具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首选美孚和壳牌。
目前国内高端汽车品牌、重型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的进口基本上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这些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使得中国润滑油的高端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所垄断。目前美孚和壳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还没有哪家企业真正有实力可以撼动。
国际阵营中还有一些品牌如嘉实多、埃索、道达尔、SK、BP、福斯、加德士、埃尔夫、康菲、马石油等品牌,其中有部分品牌在一些特殊领域还做的不错,拥有自己专业的拓展团队和服务团队,有些品牌可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品牌中的二线、三线品牌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形成太大影响力,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作中也并没有建立值得称道的骄人业绩。这类势力是否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新的势力,还需观望。
第二股势力:昆仑、长城为首的国字号阵营
长城、昆仑,国字号品牌,也是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实力的品牌。
中石油在没有推出昆仑品牌之前,曾尝试推出“火炬”这个品牌,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各润滑油公司表面响应,却没有实际行动,最后不了了之。而在2004年整合旗下九个品牌,将品牌统一为宝石花-昆仑,虽然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各异,但是整合昆仑是中石油品牌化路线迈出的成功一步。在没有整合前,中石油旗下共有九个润滑油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飞天、七星、大庆、天山,他们都在某个地区或某一类油品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由于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也没有统一的研发与管理,促使9个品牌并没有形成很强的合力,市场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这种整合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和整体战略的张力。
长城在实际的市场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及着眼全球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快海外市场开发,并推出“SINOPEC”润滑油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品牌,着力塑造中国石化润滑油“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旗下系列产品也已通过戴母勒-克莱斯勒、大众、奔驰、沃尔沃、MAN等世界著名制造商的技术认证,成为中国一汽、二汽集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奇瑞、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首选专用油品。2008年,公司与东风日产、中远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式成为北京奔驰发动机油供应商。
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一部分是市场化的经销网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石油、中石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系单位。而在社会市场的实际运作中,市场价格透明、渠道模式过于复杂、区域保护力度不够、中低档产品过于集中,市场窜货、货问题,渠道参与者利润不高,也是其发展的软肋。虽然这两家企业拥有竞争最有利的优势,但其市场还是面临着高端吃紧、现有市场遭民营阵营蚕食的两难局面。树立民族品牌,走国际化路线,国字号品牌的发展还是任道重远。
中石化、中石油的市场研究机构,在国内研究领域还是比较领先和超前的,也是值得认同和称赞的。很多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价值,也具备实操性,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表现不佳,其根本还是由国有企业的体制或运行机制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家企业的革新和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后期的不断推进,其发展前景还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股势力:玉柴、潍柴为首的主机厂润滑油品牌阵营
玉柴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商,从2005年121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10年提前两个月完成300亿元的经营业绩。
玉柴润滑油是其旗下汽车化工业务板块的龙头企业,玉柴润滑油也是国内唯一的由主机厂打造的润滑油品牌。玉柴目前除了北海及重庆两个已投产的基地,2010年大连生产基地已经动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玉柴预计还将在华东等地区设生产基地,以提高润滑油产能,至2015年,销售量将达到15万吨。
从以上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玉柴正逐渐从配套产品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其发展目标已不单单是停留在配套市场的老大。虽然业内对玉柴的运作评价各异,但我们可以设想,就按目前的发展态势,玉柴随着其集团业务的不断提升,玉柴润滑油的市场份额也将是一个可以小视的数字,如果玉柴推行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和社会化品牌,双品牌并行,很可能发展成为润滑油行业的新一个“巨无霸”。
玉柴在业内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发展较具规模和影响力,并自建生产基地的品牌代表,他的成功经验,将会影响很多主机厂品牌。潍柴这几年在市场上也是不断推出新品,对其润滑油经营也不断调整;还有东风、中国重汽、陕汽等等主机厂品牌,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其润滑油品牌也有可能会相继规模化、品牌化。
主机厂品牌,将会在未来几年快速发展,其市场竞争力实力并不亚于长城、昆仑,这一股势力的形成,将对行业的格局变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股势力:青岛康普顿、南京龙蟠、西安佳润、无锡路路达等地方性品牌阵营
中国民营油企在市场竞争中的现状是上有“石油双雄”,左站“进口虎”,右踞“山寨狮”,虽然民营油企的生存和市场环境非常严峻,但中国民营油企依旧是中国润滑油市场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竞争者。
市场永远是对有心者,进取者,真正的市场竞争者留有机会的,中国民营油企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破瓶颈,寻求和自建着自身的发展之路。2010年中国民营油企应该是有众多收获的一年,很多民营油企进行了自身经营的革新、战略的调整、差异化的尝试,从多个方面看,民营油企的发展空间都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以前很多民营油企志在全国市场,现在民营油企的经营相对前几年,理性和稳健了许多,大品牌实现渠道扁平化策略,中国民营品牌开始舍弃模仿,开始实施区域精耕细作策略,这两个策略其实有很大的制衡性。扁平化是大品牌依靠消费者拉动渠道的模式,但是其中经营环节的利润不断压减,渠道权限不断压缩,很多渠道参与者不愿沦为“搬运工”;精耕细作正好可以攻其软肋,严格的区域保护,在有限市场进行细作,具备形成核心市场。中国民营油企在区域性市场的运作能力,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各地诸侯,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不断深化这种政策,将会在局部市场中赢得主动权,同时也会给“石油双雄”,制造更多“碉堡”,易守难攻、长期的蚕食是很可怕的。
中国民营油企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对于形成规模经济的民营油企,后面的上升空间还在不断拓宽。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连续推行,润滑油正经历着从低端过渡中高端的演变,也将给规模领先的民营润滑油企业制造机遇。“石油双雄”的最大优势是其拥有价格低廉的Ⅰ类基础油,使其低端润滑油成品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最低。同时,“石油双雄”控制基础油供应,使国内民营润滑油企业一直处于竞争的劣势。
“石油双雄”的Ⅱ、Ⅲ类基础油产量仅仅占其基础油总产量的10%,这使得他们的低价格、消耗的做法不可持续。其未来的唯一选择便是从国外进口Ⅱ、Ⅲ类基础油,用于高档润滑油的生产。自行生产Ⅱ、Ⅲ类基础油,“石油双雄”还需要更长时间,同时“石油双雄”在CH-4、SJ及以上级别的市场销售,是远远不及这些民营企业的,其市场价格并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国Ⅲ、国Ⅳ时代的相继来临,各企业在Ⅱ、Ⅲ类的基础油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其优势将不太明显。
第三部分 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销售趋势分析
2011年将是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看好的一个年份,从相关发展迹象来看,行业整体销售业绩还将有大幅度增长,虽然整个产业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但是其市场发展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如何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突破发展瓶颈,也将是我们新的关注点。
一、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拉动,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出台,汽车化工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润滑油的整体销售趋势是强劲的。
1、中高端产品销售势头尤为强劲
国Ⅲ、国Ⅳ排放标准,已经让汽车产业全面完成了升级,2011年国Ⅲ、国Ⅳ环保车型,经济型车型各大汽车制造厂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同时润滑油产业的相关对应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也将进入“高峰期”,各润滑油厂商在这一系列油品的争夺也会空前激烈。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SJ、CH-4级,及其以上油品的销售将会大幅度提升。
2、低档产品销售趋势开始调整
低档产品,可能在部分企业的销售比重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但是整体在低档产品的销售产品线以及销售策略将有大幅度调整,低档产品的销售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策调控、渠道经营者的经营调整、新品推广策略、渠道模式变化等等,都将对低档产品的市场形成影响,毕竟在这一市场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后期的市场就拥有优势。
3、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企业新的增长点
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机械专用油的产品将会更加细化,地方品牌在区域性市场竞争中将会加大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一些差异化产品如出租车专用油、煤矿专用油、油田专用油等代表企业属性的差异化产品将层出不穷,根据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民营油企新的增长点。
4、高质量营销策划将助推业绩上升
润滑油行业在营销策划上是起步较晚的一个行业,也是目前很多企业缺少的,但总体来说,整体策划能力还在不断提升。随着近几年行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润滑油营销通病将有所缓解,各厂商将会根据自己的定位,设计出更加有实际运作价值,真正推动自身渠道发展的策划案,将会促进一部分市场及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也将是未来几年较值得关注的看点,也将会对企业的人力以及运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国内市场润滑油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
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
一些具有优势的主机厂品牌、民营品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某些领域或地方性的强势品牌,也成为2011年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如主机厂品牌玉柴、防冻液品牌蓝星、刹车液及配套品牌莱克、特种油品牌卡松、油田品牌佳润等等。
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润滑油从来就不缺少牌子,但缺少真正的品牌。2011年各大厂商在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的同时,常规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重新打造品牌的规模型企业不会有太多增加,而OEM品牌在未来几年中会有很大变化,OEM品牌随着行业发展,将不会是被压制的品牌,随着其专业营销水平及模式的提升,这类品牌也将会快速发展,同时部分山寨企业的重新定位,将会令后面的品牌有所增加,产品日益丰富。
3、汽机油市场外资品牌比重明显上升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家用小轿车的快速增长,在2011年将刺激汽机油市场销售量的攀升,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理念、以及维修保养期限制等因素,外资品牌在汽机油市场的比重相对2010年还将增加。
4、国际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
目前,我国的高端润滑油市场还是被强势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品牌正逐渐由中端向中高端迈进。
三、2011年润滑油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0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行业的内在变化还是较大的,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以下几点。
1、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方,是否会对润滑油产生影响
发改外资〔2010〕914号外商投资政策的出台,国家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将从某种程度上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一政策是否会对润滑油产业形成影响,还很难说。
中国润滑油市场是否会有新的进入者,是值得关注的。
2、国际品牌的运作模式对国内润滑油市场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内润滑油品牌从设计、营销、快速反应等能力上看,都还缺乏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山寨时代是中国润滑油高速模仿的时代,但是时过境迁,国内润滑油品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不再会模仿其设计了,而是在营销和快速反应等经营创新能力上将会有所突破。新一轮的品牌提升,将改善国内润滑油品牌的经营方式,加快国内油企向品牌经营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内润滑油品牌的整体能力提升,这一点是值得期待的。
3、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哪些企业成为行业黑马
中国润滑油市场从来不缺乏勇者,离统一2006年合资过后,已经快五年时间了,新的市场竞争是否会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呢?又会有多少企业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让市场竞争来的更加猛烈些吧!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新的行业黑马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市场竞争。或者仗剑天涯,或者得一隅偏安,中国润滑油市场江湖纷争,愈演愈凶!
请问:1吨有几升,国际油价37美元/桶,1桶有几升
世界十大顶级润滑油品牌排行分别是突破润滑油、Redline红线润滑油、MOTUL摩特润滑油、TOTASION途佳驰、福斯、美孚、嘉实多、胜牌、壳牌和道达尔,具体内容如下:
1、突破润滑油(美国)
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牌销售网络已经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合成润滑油技术领先的国际一线品牌。其合成润滑油和车用液体获得世界各地消费者和赛车团体的赞誉。
2、Redline红线润滑油(美国)
全球极限全合成机油王者--美国REDLINE(红线)美国REDLINE红线机油全球真正全合成机油-脂类全合成机油王者超强润滑性能,最高性能的代表。
3、MOTUL摩特润滑油(法国)
法国MOTUL润滑油创建于1853年,品牌创立之初所提出的宗旨便是制作最好的润滑油。 1966年,MOTUL首先在其家乡法国提出半合成机油概念,当时便获得极大的震撼。
4、TOTASION 途佳驰(日本)
TOTASION 是一家专业从事养护用品研发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在日本本土为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提供润滑技术支持。车用油是TOTASION的核心产品。
TOTASION 途佳驰研发的零摩擦分子专利技术。是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突破性技术。切切实实的为润滑油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此,TOTASION 途佳驰的零摩擦分子专利技术润滑油不仅得到了世界最高机构的权威认证,更通过了市场检验。因产品一向是原装桶出口,更是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亲睐。一跃成为世界前四的高级润滑油企业。
5、福斯(德国)
福斯(美国FLOWSERVE公司),是个新公司,成立于19年6月,她是由具有130年历史的BW/IF(Byron Jaokson)公司与具有90年历史的Durco国际公司合并而成的。1998年泵销售额42.99亿元,排名世界泵业第六强。
6、美孚(美国)
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 (Mobil),1999年美孚石油和艾克森石油(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新泽西标准石油曾先后使用埃索 (Esso)、艾克森 (Exxon)等名称)。合并为艾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
7、嘉实多(英国)
嘉实多是世界公认的润滑油专家。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品牌。成功归功于Charles Cheers Wakefield,是他在1899年建立了专业的润滑油公司——嘉实多。
并确立以技术先锋、获胜、热诚与、卓越表现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仍能代表嘉实多,而且是使嘉实多成功的核心力量。
8、胜牌(美国)
1866年,胜牌公司创始人约翰·艾力斯博士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桶润滑油。美国胜牌石油化工公司(Valvoline)是一家从事于润滑油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跨国公司。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莱克星顿市。属于亚什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
9、壳牌(英国、荷兰)
荷兰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由荷兰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
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
10、道达尔
道达尔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在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开展润滑油业务。2003年5月7日全球统一命名为道达尔(Total),旗下由道达尔(Total)、菲纳(FINA)、三个品牌组成。
该公司是1998年1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FINA)合并,及2000年3月道达尔菲纳石油公司对法国埃尔夫公司(ELF)购并这两次交易后的产物。
汽车润滑油是选国产的长城、昆仑还是进口的美孚、壳牌?求大神推荐?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 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一桶石油有多少现在石油价格猛涨,请问一桶石油有多少,如何换算?《环球时报》9月7日刊登薛小乐的文章作答: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大约在128-142公斤之间。
据中硅贸易网公布: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吨=7.35桶(每桶为42美制加仑)
可计算得每桶为136公斤。
维基百科介绍: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具体为159公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约有8桶。
一新闻报道:
中国全年进口原油将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
135千克
一桶石油等于多少呢?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2 7.89
阿拉伯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阿拉伯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阿拉伯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罗斯原油
辽河外输油 0.930 6.76 原苏联出口原油 0.8659 7.26
胜利孤岛油 0.946 6.65 美国原油
江苏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萨斯中质油 0.8251 7.03
华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亚原油
南海绥中油 0.2 6.47 吉普斯兰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贾比鲁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主要有桶、加仑、升、立方米,它们之间的换算系数见表2。
表2.体积单位换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仑(美) 加仑(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以大庆原油为例: 一桶就是136.8公斤
以伊拉克巴士拉中油为例: 一桶就是138.3公斤。
就是说大概一桶油就是135公斤左右。
1桶=158.98升=42加仑
1000/158.98=6.29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润滑油就是维持心脏跳动的血液,对于“血液”的选择,是很多人的矛盾点,在早些年,国产润滑油确实是一大痛点,但是随着我国工业水准的提高以及基础油的品质提升,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虽然国产润滑油发展速度一直落后于进口品牌,但是长城润滑油的出现隐隐有打破这一局面的势头。
以前,我本人使用的也是进口油,为了省心嘛,觉得它是大牌,有保障。也是很偶然的一件机会,去4S店保养的时候听工作人员无意中说起其实美孚、壳牌之类的国际大品牌也是在国内生产的,甚至连调和工厂也是在国内,在这之后,我本人也是研究了一下所谓的进口润滑油和国产润滑油的区别。
性能参数和性价比
因为之后一直使用的是长城润滑油,所以也就直接拿长城来研究了,在参数对比方面,长城润滑油的与国外一线大牌相差无几,但是在价格方面却更实惠。
再者,对于国产的润滑品牌而言,它们的研究方向更是结合了中国道路以及中国车辆的特性来进行研发,所以在适应性上我觉得国产的长城润滑油更好。在这之后,我就一直选用长城的润滑油来对汽车进行保养,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去买所谓的进口润滑油。
基础油
基础油的品质决定了机油的品质!
世界范围内提供优质基础油的企业就那么几家,早期进口机油确实有优势。
但是近十年国内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也从这些企业进口基础油,并且很多企业与这些大型基础油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从此之后,自主机油和进口机油的基础油进货渠道和品质都一样了。
生产工艺
在生产工艺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润滑油生产有起初的粗放型生产也在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生产管理。
这个可以从国际标准匹配情况看,以机油为例,十几年来,每次新标准推出,长城都能同时推出自己的标准产品,而且可以批量生产,这说明什么?
就是自主机油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了!
以长城旗下的金吉星为例,中国60%的汽车厂商出装油都是金吉星,这个占比相当高,这方面也直接证明了长城润滑油的品质过硬。
除此之外,长城5W40、0W40等型号的产品更是通过了国外车企的认证。
使用环境
从终端用车环境看,还是国产润滑油会更符合国内的实际用车情况。
国外的油品标准足以让汽车在7000转的时候长时间运行,但是对于国内道路以及国产汽车而言,4500—6000转都算高的了,更何况在堵车的时候转速更低,所以就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这些反正超出使用条件的油品。
总的来说,我想说的就是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无脑的迷信国外的产品就是好,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在这方面已经不比国外差。
最后要说的就是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润滑油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是对润滑油更换比较频繁的,建议使用半合成油,如果长期不换油还是合成油更好。